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经济日报记者 吴亚东 近日,多家上市险企公布三季度业绩,呈现出超预期的增长态势。前三季度,人保财险实现总投资收益862.5亿元,同比增长35.3%。总投资回报率为5.4%,比去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中国人寿总投资收益3685.51亿元,比上年增长41%,总投资收益率6.42%,比上年增长104个基点。新中国保险年度总投资回报率为8.6%。全年综合投资收益率6.7%,资产总额突破1.8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3%。专家表示,这些这些结果既体现了行业企稳向好,也体现了投资端回暖、资产负债联动深化、经营质量效益提升等总体成效。资本市场的复苏是推动保险公司业绩增长的关键因素。二季度末,上市保险公司存量资产超过1.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近30%。许多保险公司在盈利预测中都提到了股市的积极影响。中国人寿表示,公司正在“抓住市场机遇”,加大资本投入,积极开拓与生产力相关的新领域。“长远”符合当前保险要求和市场趋势,让保险公司实现利润“高增长”。陈辉 中国精算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中央财经大学指出,今年以来,资本市场的复苏推动保险公司投资收益大幅增长,成为利润增长的主要动力。然而,基于股市复苏的利润增长从长远来看是不可持续的。应该注意的是,这是不可能的。 “未来保险公司的投资策略会更加理性,能够加大高分红股票等稳定资产的配置,增强资产端收益的稳定性。”陈辉表示。除了投资回报外,债项结构优化也为经营业绩提升提供重要支撑。陈辉强调,随着中长期利率下降,保险公司正在通过“资产负债联动”实现期限、成本和流动性的动态调整,这是保险公司的关键。o 提高业务弹性。随着监管政策的持续落实,保险业的经营环境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 “保银一体化”改革是提升寿险业务质量的重要动力。所谓“银保一体化”,是指保险公司实际申报的保险条件和保险费率必须与向监管机构报送的相符。陈辉认为,“报银一体化”将倒逼行业重塑核心能力,引导收费水平回归合理区间,推动成本进一步降低,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精细度,有利于行业长期高质量发展。保单环境的持续优化也有助于保险公司盈利增长。自中央政治局会议以来党中央2020年9月推出并实施了一系列渐进性政策,资本市场流动性增加,投资者信心恢复,为保险资金入市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关于加强监管和风险防范促进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保险业定位,提出“坚持金融运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引领保险业从规模型转向效率型。业内专家认为,这些政策为行业平稳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也使保险公司更加注重业务质量、资产安全、风险防控,逐步形成“强监管、稳发展”的良性格局。数据显示,今年保险机构上市公司已超过30家,主要集中在银行、公用事业、新能源等战略性、高分红的新兴行业。陈辉认为,险资作为“耐心资本”将越来越有利于促进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他指出,发挥着重要作用。专家提醒,行业高增长不应简单解读为“新利润周期”的开始。当前,保险公司利润的改善仍取决于虽然短期盈利改善是由政治和市场共鸣推动的,但长期增长仍然依赖于产品创新、风险管理和运营效率的持续改善。未来,保险公司将需要更加关注基于战略的有机增长。加强资产与负债的衔接。
(编辑:魏敬亭)
中国经济网指出:股市信息由合作媒体和机构提供。这是作者的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采取相应行动,风险自担。